您的首選項已更新。如需臨時更改您的賬戶設置,前往
提示,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首選國家/地區或語言
> beauty2 heart-circle sports-fitness food-nutrition herbs-supplements pageview
點擊以閱讀我們的無障礙聲明
購物滿 HK$300.00 免運費
iHerb App
checkoutarrow
HK

保持結腸健康的6種自然方法

41,001 閱覽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結腸長度佔整個消化道五分之一,是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器官。 它幫助我們吸收維生素,例如B12;它製造營養素,例如維生素K生物維生素和短鏈脂肪酸;它幫助我們調節血液中的水和電解質,並解除細胞代謝和生產荷爾蒙所衍生的副產物。

如果你對結腸有疑問,你並不孤單。 結腸每天為我們健康所執行的多項功能,大多數人從來都不知道。 例如,你是否知道結腸有助於調節骨骼健康、機體抵抗能力、血液凝固等等?

本文中,我們將介紹結腸是什麼、它如何影響健康,以及如何通過營養、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定期篩查來保持結腸健康。 

‌‌‌‌結腸的結構解剖和功能

結腸是由肌肉組成的中空管道,一般成年人的結腸長約五英尺。 結腸分為幾個部分:盲腸和迴盲瓣、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特後是直腸。 

結腸的每個部分,在人類健康中發揮不同的功能。 剖析每一部分的結構,有助於釐清它們的特殊功能。 例如,升結腸、橫結腸和降結腸上有一些看仿如小口袋的囊狀結構,稱為結腸袋。 結腸袋(Haustra)一詞源自拉丁語,意思是容器或桶—這就是它們的形狀! 結腸袋將來自小腸的消化後食物和水混合物保持足夠長的時間,讓結腸膜提取所需的養分,再移動至結腸的其餘部分,並作為大便排出體外。 

結腸袋也是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地方。這些細菌和微生物有助於從食物中提取營養。 例如,某些細菌會從我們所吃的食物中產生生物維生素維生素K。 另一些細菌則酵解纖維,產生丁酸鹽等短鏈脂肪酸。這些短鏈脂肪酸又為結腸膜提供能量,以進行細胞代謝。 

結腸袋被吸收性黏膜層所覆蓋。這層黏膜由結腸細胞組成。 結腸細胞有助於調節結腸內外諸如、鈉、水、氯化物、碳酸氫鹽等電解質的濃度。 這也進而有助於調節血液中的電解質平衡。 

我們先撇開升結腸、橫結腸和降結腸,專注於結腸的首個部分—盲腸。 它就位於右髖骨上方,當它充滿正在消化的食物,你甚至可以感覺和移動它。 盲腸被填滿時,感覺有點像是個小型的水氣球。 

盲腸與闌尾相連,而盲腸與小腸連接的地方有一片瓣膜,允許消化後的食物從小腸進入結腸,再流進血液中。 這片瓣膜稱為迴盲瓣,在我們體內發揮兩項重要功能。 首先,如果我們擁有健康的腸道,維生素B12就是從這裡被吸收。 其次,它具有重要的阻隔作用,可防止大腸內的物質迴流進小腸。 下面有關結腸疾病的環節中,我們將說得更詳細一點。你只須要知道,當這片瓣膜無法正常運作,便會使你感覺不適,甚至更有可能患上種種毛病,包括稱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的疾病。

如你所見,結腸分為許多部分、許多組織層和解剖結構,以幫助其執行其每一項重要功能。

‌‌‌‌結腸如何影響我們的整體健康

結腸負責吸收和產生營養,同時解除體內的廢物。 這些過程當然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nbsp;

結腸有助於產生維生素K和生物維生素

結腸存活著許多細菌,幫助從我們所吃的食物中產生維生素K和生物維生素。維生素K是合成多種凝血因子所必需的物質。當身體產生傷口,凝血因子可幫助血液形成血痂,從而止血。 某些形式的維生素K(如K2)也參與骨骼更新和鈣代謝等過程。 倘若飲食中納豆和綠葉蔬菜等維生素K的食物源不足,細菌所產生的維生素K就更形重要,有助於預防營養不足的症狀。 

人體需要生物維生素以幫助血糖管理,維持頭髮、皮膚和指甲的健康,並充分發揮的維護作用。 正如維生素K一樣,結腸細菌也可以製造生物維生素。如果我們日常營養所攝取的生物維生素太少,結腸細菌可以幫助彌補不足。 缺乏生物維生素會導致皮疹、抑鬱、羊角風發作、脫髮、指甲問題等等。

基於所有這些原因,我們希望結腸中含有足夠的健康細菌。

吸收礦物質和流質

結腸通過吸收食物中的水,幫助人體調節水分。 此外,結腸膜還會從食物中,把諸如鉀、、鈉、氯化物等電解質,吸收到我們的血液中。 我們神經系統所產生的電流、催化產生細胞能量的酶促反應,以至在我們的心血管系統維持體液平衡和血壓,都需要用上這些礦物質。 你可以想像,無論是基於營養不良還是結腸健康不良,而導致任何一種礦物質的缺乏,都會對整體健康產生強大、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心臟和神經健康。

解除毒素

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到,雖然肝臟從血液中過濾毒素,但實際上是通過結腸,從體內去除這些毒素。 肝臟處理在體酶促反應所產生的廢物,通過肝細胞進行首和第二階段消化,然後將廢產物排泄到膽汁中,再排進消化道。 一旦進入消化系統,那些與膽汁結合的毒素就會與纖維結合。 這種纖維和膽汁的混合物,到達結腸會形成糞便,然後定期排泄(每天至少一次),讓我們身體的保持低毒性負苛。 當你的結腸健康,並且進食正確的食物,這種情況就會自然發生。

‌‌‌‌結腸健康會出什麼毛病

炎症性腸病(IBD)

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是影響結腸膜的發炎性疾病。 這些疾病可導致潰瘍、出血、營養吸收不良、疼痛等等。 長遠而言,結腸膜慢性發炎和受損可能導致營養缺乏症。 如果不及時治理,這些疾病也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結腸癌

結直腸癌是全球第三種特常見的癌症。 2020年,全球估計有200萬人罹患結腸癌。 結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低纖維飲食、缺乏運動、飲酒、超重,以及維生素D偏低。 所有這些風險因素都可能影響結腸和其他組織中的DNA合成。 腫瘤起始和生長的根本原因,正是異常的DNA產生和調節,因此在結腸內保持健康的DNA合成很重要。

運動障礙

結腸肌肉通過規則性的收縮,並與周邊的血管和組織交換水分和電解質,從而使食物移動。 這種食物在腸道中移動的過程稱為「蠕動」。 當蠕動出現異常,食物通過結腸的速度便會過快(導致腹瀉)或過慢(導致排便困難)。 異常的腸道移動速度可歸類為「運動障礙」,即運動異常。 一旦演變成慢性運動障礙,便會影響結腸執行養分產生、養分吸收和清體等基本功能。

菌叢不良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在腸道微生物組中,多種重要的微生物處於微妙的平衡狀態,包括細菌和酵母菌。 通常,擁有大量「好」細菌(也稱為益生菌)有助於防止病原或伺機性致病菌和酵母菌過度生長,以引起腸道問題。

科學界有一整個研究領域集中探討微生物組,因此有大量研究可供閱讀和分析! 我把它們歸納起來,這樣為客戶解釋:所有細菌都倚賴燃料存活。 它們會產生廢物,作為細胞代謝的一部分。 有些廢物實際上對人體健康有益。 其他廢產物(例如甲烷和氫)如果產生過量,令人體承受不了,或者在錯誤的位置產生,則可能引起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希望大腸中有大量好細菌,而且希望這些細菌一直留在那裡,不會遷移到其他地方。 擁有健康的結腸和迴盲瓣,對於防止細菌從結腸遷移到其他不應該去的地方(例如小腸)極為重要。 當結腸細菌遷移到小腸中,我們會出現類似腸氣、腹脹、痙攣、營養吸收不良、腹瀉、排便困難等症狀。 總的來說,這種微生物群的紊亂及其引起的症狀,被稱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 如果你沒有聽說過這些病症,應該算是幸運吧! 還要感謝你的結腸,將細菌保持在適當位置。

感染

有時,病原體會在結腸孳生,將原本健康的器官變成感染溫床。 很多人都會說過艱難梭菌。這是一種危險的感染,如果不及時修復,有可能會致命。 防禦結腸感染的極好方法,是對食物和水保持良好衛生,並擁有健康的微生物組,以抵抗所接觸的病原微生物。 以下我會解釋如實現這目標。

‌‌預防結腸問題並為結腸提供長期維護的6種實證方法,

護理結腸尤如護理身體其他部位一樣。 它需要定期維護,以及基於實證的方法。 由於結腸位於身體內部,因此你不一定「看到」護理結腸的效果,但你可以「感受」到這些功效,例如更健康的消化、更規律的排便、如廁時沒有徵狀等。 

此外,由於護理結腸可以優化身體其他各個系統的健康,因此你可以預期獲得更好的整體健康、更光滑的肌膚、健康的神經系統功能等等。 以下是日常護理結腸的主要方法。

1. 攝取足夠纖維

有關預防結腸癌的每一篇研究論文皆指出,增加纖維攝取與加強結腸健康和降低結直腸癌風險有直接關聯。 這是因為纖維有助於平衡微生物組、增加蠕動能力,並提供所需的冀便體積,從而將毒素通過結腸排出體外。 你每天至少應該攝取25克纖維,以保持良好的結腸健康。 對於任何種類的群組,每天攝取近50克纖維的人,罹患結腸癌的風險超低。 

2. 喝水

大腸不斷將水、消化的食物、纖維和電解質混合在一起,以形成糞便。 沒有足夠水分,糞便就會被卡住,無法有效地通過結腸。 這就是所謂排便困難。 令大多數人頗為意外的是,排便困難實際上是指每天排便少於一次! 每天喝足夠的水,是讓糞便形成適當硬度的關鍵。這樣,冀便可以更容易規律地通過結腸。 如果你像我的許多客戶一樣,你可能需要一點幫助,讓你記得要喝足夠的水。 不要害怕在手機上設置鬧鐘,使用讓你容易看到的水瓶—隨便什麼方法都可以! 你也可以通過喝等美味飲品來攝取水分。 如果你有腎病或其他慢性健康問題,請諮詢你的醫生該喝多少水才適合你。

3. 運動

我們的身體利用結腸中的肌肉組織,以一定的速率讓糞便通過。 不過,活動你的身體也會有幫助! 散步、跑步、跳躍和扭動身體等活動,都會在腸內產生振動,有助於保持健康的蠕動速率。 此外,運動有助促進淋巴活動,從而有助於清體。 研究表明,長期缺乏運動與結腸健康不良有關。 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在你身上!

4. 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健康的基礎,睡眠不足會增加患結腸炎和其他結腸疾病的風險。 如果你入睡困難,請諮詢你的醫生。

5. 不要吸煙或過量飲酒

吸煙和飲酒皆與結腸癌和炎症性腸病的風險增加有關。 請與你的醫生制定戒煙計劃,同時承諾每週飲少於三杯酒精飲品,以優化你的結腸健康。

6. 定期檢查

你的結腸無法從外面看到,因此你必須定期看醫生,讓他們進行簡單的測試。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得以發展出能夠檢查結腸健康的測試。 這些測試有多種選擇,從家中進行的檢測到結腸鏡檢查。 你的醫生會根據你的需要進行檢測,但是如果你正在家中閱讀本文,我想跟你說一些由衷之言。 

結腸鏡檢查安心有效,並且是真正觀察到結腸內部,並及早發現結腸癌等重大問題(在它們構成生命威脅之前)的僅有方法。 如果你的醫生建議進行結腸鏡檢查,那便去做吧。 據估計,單單在美國,今年就有53,000人死於結直腸癌。 如果他們早點進行篩查,許多死亡個案都可以避免。 因此,不要把篩查省掉。 當醫生告訴你該進行結腸鏡檢查的時候,請聽從他們的意見。 要準備一整天的結腸鏡檢查,是否會使人不舒服? 肯定會。 但這也是清理結腸、自然清體,並確保你沒有患癌症的特佳機會。 請按照指示進行結腸鏡檢查;如果你年屆50歲,更要定期檢查。 除此之外,要有睡眠充足、富含纖維的健康飲食、停止吸煙、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並且經常運動。 這樣,你的結腸和其他器官都會受惠。

結腸健康以及降低大腸癌和其他疾病的風險,主導權就掌握在你手中! 我希望本文能使你明白到,你有能力積極使用已確知有效的自然方法和預防措施,來護理結腸以至整個身體。

參考文獻:

  1. Aune, D., et al. “Dietary Fibre, Whole Grain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BMJ, vol. 343, no. nov10 1, 10 Nov. 2011, pp. d6617–d6617,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13242/, 10.1136/bmj.d6617. Accessed 1 Mar. 2021.
  2. Azzouz, Laura L, and Sandeep Sharma. “Physiology, Large Intestine.” Nih.gov, StatPearls Publishing, 27 July 2020, 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07857/#article-24030.r1. Accessed 2 Mar. 2021.
  3. Braasch-Turi, Margaret, and Debbie C. Crans. “Synthesis of 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Menaquinones, Lipoquinones and Other Vitamin K Derivatives.” Molecules, vol. 25, no. 19, 29 Sept. 2020, p. 4477,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82351/, 10.3390/molecules25194477. Accessed 1 Mar. 2021.
  4. “Cancer Today.” Iarc.fr, 2020, gco.iarc.fr/today/online-analysis-multi-bars?v=2020&mode=cancer&mode_population=countries&population=900&populations=900&key=asr&sex=0&cancer=39&type=0&statistic=5&prevalence=0&population_group=0&ages_group%5B%5D=0&ages_group%5B%5D=17&nb_items=10&group_cancer=1&include_nmsc=1&include_nmsc_other=1&type_multiple=%257B%2522inc%2522%253Atrue%252C%2522mort%2522%253Afalse%252C%2522prev%2522%253Afalse%257D&orientation=horizontal&type_sort=0&type_nb_items=%257B%2522top%2522%253Atrue%252C%2522bottom%2522%253Afalse%257D. Accessed 1 Mar. 2021.
  5. “Colon Cancer.”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vol. 97, no. 10, 2021, p. 658, www.aafp.org/afp/2018/0515/p658-s1.html. Accessed 2 Mar. 2021.
  6. Dou, Ruoxu, et al. “Vitamin D and Colorectal Cancer: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Evidenc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 115, no. 9, 9 Mar. 2016, pp. 1643–1660,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90569/, 10.1017/s0007114516000696. Accessed 1 Mar. 2021.
  7. Litvak, Yael, et al. “Colonocyte Metabolism Shapes the Gut Microbiota.” Science, vol. 362, no. 6418, 29 Nov. 2018, p. eaat9076,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96223/, 10.1126/science.aat9076. Accessed 1 Mar. 2021.
  8. Manson, JoAnn E., et al. “Vitamin D Supplements and Prevention of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80, no. 1, 3 Jan. 2019, pp. 33–44, pubmed.ncbi.nlm.nih.gov/30415629/, 10.1056/nejmoa1809944. Accessed 1 Mar. 2021.
  9. “Microbiota, Inflamma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vol. 18, no. 6, 20 June 2017, p. 1310,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86131/, 10.3390/ijms18061310. Accessed 2 Mar. 2021.
  10. Mock, Donald M. “Biotin: From Nutrition to Therapeutic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 147, no. 8, 12 July 2017, pp. 1487–1492,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25106/, 10.3945/jn.116.238956. Accessed 2 Mar. 2021.
  11. Mondul, Alison M, et al. “Vitamin D and Cancer Risk and Mortality: State of the Science, Gaps, and Challenges.” Epidemiologic Reviews, vol. 39, no. 1, 1 Jan. 2017, pp. 28–48,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58034/, 10.1093/epirev/mxx005. Accessed 2 Mar. 2021.
  12. O’Keefe, Stephen J. D. “Diet,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Metabolites, and Colon Cancer.”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vol. 13, no. 12, 16 Nov. 2016, pp. 691–706,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312102/#R26, 10.1038/nrgastro.2016.165. Accessed 1 Mar. 2021.
  13.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 Vitamin K.” Nih.gov, 2017, 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K-HealthProfessional/. Accessed 2 Mar. 2021.
  14. Ogawa, Youichi, et al. “Biotin Is Required for the Zinc Homeostasis in the Skin.” Nutrients, vol. 11, no. 4, 24 Apr. 2019, p. 919,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520690/, 10.3390/nu11040919. Accessed 2 Mar. 2021.
  15. Song, Mingyang, et al. “Nutrients, Foods, and 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Gastroenterology, vol. 148, no. 6, May 2015, pp. 1244-1260.e16,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409470/, 10.1053/j.gastro.2014.12.035. Accessed 2 Mar. 2021.
  16. Tjalsma, Harold, et al. “A Bacterial Driver–Passenger Model for Colorectal Cancer: Beyond the Usual Suspects.”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vol. 10, no. 8, 25 June 2012, pp. 575–582, pubmed.ncbi.nlm.nih.gov/22728587/, 10.1038/nrmicro2819. Accessed 2 Mar. 2021.
  17. Uronis, Joshua M., et al. “Modul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lters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Susceptibility.” PLoS ONE, vol. 4, no. 6, 24 June 2009, p. e6026,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96084/, 10.1371/journal.pone.0006026. Accessed 2 Mar. 2021.
  18. Xiao, Qian, et al. “Prediagnosis Sleep Duration, Napping, and Mortality among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ors in a Large US Cohort.” Sleep, vol. 40, no. 4, 9 Feb. 2017,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06565/, 10.1093/sleep/zsx010. Accessed 2 Mar. 2021.

免責聲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診斷⋯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