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首選項已更新。如需臨時更改您的賬戶設置,前往
提示,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首選國家/地區或語言
> beauty2 heart-circle sports-fitness food-nutrition herbs-supplements pageview
點擊以閱讀我們的無障礙聲明
購物滿 HK$300.00 免運費
iHerb App
checkoutarrow
HK

亞精胺的驚人益處:食物來源、長壽、心臟健康等

24,942 閱覽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隨着年齡增長,我們愈發強烈地渴望能保持自己的青春活力。衆所周知,西班牙探險家曾在全球各地尋找真正的青春之泉。但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身體裏找到保持青春和活力的祕訣呢?

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延長人類壽命的答案可能就在一種名爲亞精胺的化合物中。亞精胺不僅存在於人體內,許多植物和動物的食物源中也含有這種可能延壽的珍貴化合物。

特新證據表明,服用亞精胺對健康有很多益處。從促進細胞煥活到優化心血管健康和大腦功能,亞精胺在優化人體健康方面可能發揮巨大的潛能。因此,亞精胺引起了研究人員和追求青春常在人士的興趣。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亞精胺對健康的益處,並分析幫助這些說法的證據。

亞精胺的食物來源

  • 小麥胚芽
  • 大豆
  • 青豆
  • 切達奶酪(和其他成熟奶酪)
  • 蘑菇
  • 雞肝
  • 牛肉
  • 芒果
  • 扁豆
  • 西藍花和花椰菜
  • 玉米
  • 紅豆

亞精胺是什麼?

亞精胺是 1678 年代由安東尼·範·列文虎克通過自我實驗初次發現的,它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伯氨基的主要多胺。它是一種天然化合物,生成於核糖體(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和其他生物組織中。在人體內,它由其前體腐胺合成而成,並用於生產精胺(另一種重要的多胺)。

亞精胺、精胺和其他多胺主要負責細胞的生長、分裂、增殖和分化。雖然尚不清楚其中機理,但合成DNA、維持DNA穩定和細胞凋亡(一種用於去除不需要的細胞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法)似乎都必需用到它們。

不幸的是,根據《自噬雜志》2019 年的一項研究,多胺(包括亞精胺)的含量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因此,通過服用膳食補劑或食用富含亞精胺的食物(如前文所列的那些)來彌補這種損失就變得至關重要。

亞精胺和長壽益處

細胞年輕化、延壽和逆齡作用是讓精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亞精胺補充劑的人氣越來越高,由於我們對延壽的渴望,對這種化合物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有趣的是,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多胺及其在細胞新陳代謝中的作用。然而,他們直到特近才了解到亞精胺的含量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少——-這爲延長壽命和優化健康開闢了一個新的科學前沿。

許多動物和人體研究顯示,亞精胺在延緩衰老和老年相關疾病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例如,發表在《美國臨牀營養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富含亞精胺的飲食結構能顯著延長人的壽命,降低死亡率。

然而,精胺的確切作用機制我們仍不了解,迄今爲止,大多數研究都指向

自噬過程。例如,2018年一篇研究論文的作者指出,亞精胺通過促進自噬來延長壽命,其作用可能不亞於雷帕黴素——後者是一種經美國 FDA 批準的免疫控制劑,具有強大的自噬刺激特性。不過,在深入研究亞精胺如何促進自噬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自噬在長壽中的作用。

亞精胺和自噬

自噬(拉丁語,意爲自我吞噬)是人體通過“吞噬”受損細胞來去除它們的過程。實行間歇性禁食的人可能對這一過程並不陌生,據說禁食16小時後就會開始自噬。細胞利用自噬降解其老化和受損的部分,並將其重新用於細胞修復或生成新細胞。從某種意義上說,自噬就是人體回收舊的和受損的成分,並重新加以利用。

然而,研究顯示,自噬的速度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從而導致受損和老化細胞的積累。這種循環過程的失敗反過來又與許多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息息相關,如神經變性、感染和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雖然自噬機制的缺陷會加速衰老,但有證據表明,促進這一過程可以優化健康,促進長壽。

亞精胺何促進自噬

在過去十年中,科學家們開始對生活方式、飲食和某些補充劑可能有助於誘導自噬的假說進行測試。這些方法包括限制熱量、運動、間歇性禁食、生酮飲食、藥品(雷帕黴素)、綠茶以及白藜蘆醇姜黃煙酰胺單核苷酸亞精胺等天然補充劑。

因此,大量研究顯示,盡管亞精胺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助益長壽,但其中涉及的主要機制是自噬。

例如,2009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服用亞精胺可明顯延長酵母、蒼蠅、蠕蟲和人類免疫細胞的壽命。研究人員發現,亞精胺能控制某些被稱爲乙酰轉移酶的酶。這些酶與DNA健康有關。因此,自噬的基因表達增加,減少了細胞死亡,延長了壽命。

有趣的是,2010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雖然亞精胺能加強許多物種(包括酵母、蠕蟲、蒼蠅和人類)的自噬功能,但基因自噬失活後,亞精胺在這些物種中延長壽命的作用就會消失。同樣,2011年一項研究的作者指出,亞精胺和白藜蘆醇雖然通過不同途徑誘導自噬,但兩者都趨向於改變和控制相同的酶,即乙酰轉移酶。因此,這兩種膳食補劑不僅能延壽,還是相輔相成的。

此外,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控制自噬的主要酶是EP300,而補充亞精胺可以讓這種酶的活性消失,從而起到延長壽命的作用。因此,大量研究證實了亞精胺與自噬之間的密切關系。不過,隨着亞精胺越來越成爲主流,科學家們正在探索它在與年齡有關的特定健康狀況(如腦部和心臟疾病)中的作用。

亞精胺和心血管健康

優化心血管健康也是這一現象的延伸。例如,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亞精胺通過促進自噬和保護心臟功能,對小鼠的心臟具有保護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稱,心血管健康問題已成爲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僅缺血性心臟病就佔死亡人數的16%。因此,當務之急是要找到處理這些大量健康問題的方法。補充亞精胺可能是一種替代療法。

2017年對實驗室小鼠進行的一項研究的作者發現,亞精胺和精胺會上調或下調許多參與免疫反應、血液凝固、脂質代謝和谷胱甘肽(一種抗氧劑)代謝途徑的蛋白質和代謝物。同樣,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補充亞精胺可加強近期心臟病發作小鼠心臟細胞的活力,減少細胞死亡,縮小梗塞面積,並優化心臟功能。

研究人員看到了亞精胺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後,開始進行人體試驗。因此,在2022年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招募了 377 名急性心肌埂塞患者,並測量了他們的血清亞精胺和氧化應激(因血流不足而造成的自由基損傷)指數。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亞精胺含量較高的人比亞精胺含量較低的人存活幾率更高,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亞精胺可能是預測心臟病發作結果的潛在生物標志物。不過,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做出客觀的判斷。

亞精胺對大腦和認知能力的益處

除了延壽和保護心臟外,亞精胺還對大腦和認知功能大有裨益,並能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等常見的老年性腦部疾病。大量證據表明,亞精胺可能對優化大腦老化非常有幫助,尤其是在世界人口老齡化速度非常快、癡呆症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例如,2020年的一項實驗室研究顯示,亞精胺和精胺對逆齡的作用與優化自噬和線粒體功能有關。

同樣,202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亞精胺可控制患阿爾茨海默氏症蠕蟲的記憶喪失,並通過絲裂噬(自噬的一種)優化患帕金森病蠕蟲的行爲表現,如運動能力。此外,亞精胺還能優化DNA修復,從而延緩加速衰老/早衰。此外,2021年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膳食中攝入較多的亞精胺與降低人類認知障礙的風險之間存在聯系。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食用亞精胺來維持線粒體和自噬功能對加強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不過,還需要進行更多的人體臨牀試驗,以確定亞精胺與優化大腦健康之間存在堅實的因果關系。

亞精胺緩解炎性反應和提高機體能力的特性

炎性反應是人體抵御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外來入侵者和其他誘因的一種自然防御機制。然而,炎性反應有時會失控,導致嚴重的發病率,成爲一種威脅。不過,好消息是,亞精胺還可能在類風溼性關節問題和炎性腸病等炎性疾病中發揮潛在作用。例如,2012年發表在《生物醫級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亞精胺具有緩解炎性反應的特性,它能阻斷導致炎性反應的原因(如核因子卡巴B(NF-κB)和MAP激酶(MAPKs)信號通路)。

此外,2017年的一個實驗室模型顯示,亞精胺具有抗氧特性,可通過減少細胞內活性氧的積累來抵御氧化應激。活性氧是一種自由基,在慢性炎性反應(如類風溼性關節問題、缺血性心臟病以及許多其他肺、腎和肝臟疾病)中對人體造成損害。同樣,發表在《炎性反應研究雜志》上的研究顯示,亞精胺能控制血清中促炎性反應細胞因子IL-6和IL-1β的水平,提高緩解炎性反應因子IL-10的水平。

對健康的其他好處

隨着研究人員越來越了解亞精胺,他們發現這種化合物可能在修復許多疾病中具有巨大的潛力。特近有證據表明,從腫瘤到肌肉病變,從皮膚異狀到腸道問題,亞精胺可能對多種不同類型的疾病有幫助。例如,202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亞精胺可能明確乾擾腫瘤細胞周期,控制腫瘤細胞增殖,控制腫瘤生長。

此外,特近的研究還表明,亞精胺與年輕的肌膚和腸道健康優化之間存在聯系。

亞精胺安心嗎?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總體上認爲亞精胺是安心的。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沒有已知的不利影響。亞精胺天然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和食物中。因此,我們的身體很適應這種化合物。

此外,研究還發現服用亞精胺不會產生不良後果。

要點

亞精胺對身心都大有裨益。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更多研究的出現,亞精胺的人氣還會增加,特別是因爲它明顯的延壽功效。

參考資料:

  1. Ni YQ, Liu YS.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and Mechanisms of Spermidine in Aging and Age-Related Diseases. Aging Dis. 2021 Dec 1;12(8):1948-1963. 
  2. Front. Nutr., 11 July 2019 Sec.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Volume 6 - 2019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chemistry/spermidine
  4. Madeo F, Bauer MA, Carmona-Gutierrez D, Kroemer G. Spermidine: a physiological autophagy inducer acting as an anti-aging vitamin in humans? Autophagy. 2019 Jan;15(1):165-168. 
  5. Stefan Kiechl and others, Higher spermidine intake is linked to lower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108, Issue 2, August 2018, Pages 371–380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06691/
  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87690/#CIT0008
  8. Barbosa MC, Grosso RA, Fader CM. Hallmarks of Aging: An Autophagic Perspective.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9 Jan 9;9:790. 
  9. Zare-Shahabadi A, Masliah E, Johnson GV, Rezaei N. Autopha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v Neurosci. 2015;26(4):385-95. 
  10. Yang Z, Goronzy JJ, Weyand CM.: 10.1007/s00109-015-1297-8. Epub 2015 Jun 10. PMID: 26054920; PMCID: PMC4486076.
  11. Nakamura S, Yoshimori T. Autophagy and Longevity. Mol Cells. 2018 Jan 31;41(1):65-72. doi: 10.14348/molcells.2018.2333. Epub 2018 Jan 23. 
  12. Eisenberg T, Knauer H, Schauer A, Büttner S, et al. Induction of autophagy by spermidine promotes longevity. Nat Cell Biol. 2009 Nov;11(11):1305-14. 
  13. Madeo F, Eisenberg T, Büttner S, Ruckenstuhl C, Kroemer G. Spermidine: a novel autophagy inducer and longevity elixir. Autophagy. 2010 Jan;6(1):160-2. 
  14. Morselli E, Mariño G, Bennetzen MV, Eisenberg T, et al. Spermidine and resveratrol induce autophagy by distinct pathways converging on the acetylproteome. J Cell Biol. 2011 Feb 21;192(4):615-29.
  15. Pietrocola F, Lachkar S, Enot DP, et al. Spermidine induces autophagy by inhibiting the acetyltransferase EP300. Cell Death Differ. 2015 Mar;22(3):509-16. 
  16. Eisenberg T, Abdellatif M, Schroeder S, et al. Cardioprotection and lifespan extension by the natural polyamine spermidine. Nat Med. 2016 Dec;22(12):1428-1438.
  17.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he-top-10-causes-of-death
  18. Zhang H, Wang J, Li L, Chai N, Chen Y, et al. Spermine and spermidine reversed age-related cardiac deterioration in rats. Oncotarget. 2017 May 31;8(39):64793-64808. 
  19. Yan J, Yan JY, Wang YX, Ling YN, et al. Spermidine-enhanced autophagic flux improves cardiac dysfunc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targeting the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 Br J Pharmacol. 2019 Sep;176(17):3126-3142.
  20. Yu Z, Jiao Y, Zhang J, Xu Q, Xu J, Li R, Yuan W, Guo H, Sun Z, Zheng L. Effect of Serum Spermidine on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ohort Study. Nutrients. 2022 Mar 27;14(7):1394. 
  21. Xu TT, Li H, Dai Z, et al. Spermidine and spermine delay brain aging by inducing autophagy in SAMP8 mice. Aging (Albany, NY). 2020 Apr 8;12(7):6401-6414.
  22. Yang X, Zhang M, Dai Y, et al. Spermidine inhibits neurodegeneration and delays aging via the PINK1-PDR1-dependent mitophagy pathway in C. elegans. Aging (Albany, NY). 2020 Sep 9;12(17):16852-16866. 
  23. Schroeder S, Hofer SJ, Zimmermann A, et. al. Dietary spermidine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Cell Rep. 2021 Apr 13;35(2):108985. 
  24. Choi YH, Park HY.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spermidine in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BV2 microglial cells. J Biomed Sci. 2012 Mar 20;19(1):31
  25. Jeong JW, Cha HJ, Han MH, et. al. Spermidine Protect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in Inflammation Models Using Macrophages and Zebrafish. Biomol Ther (Seoul). 2018 Mar 1;26(2):146-156.
  26. Yuan H, Wu SX, Zhou YF, Peng F. Spermidine Inhibits Joints Inflammation and Macrophage Activation in Mice with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J Inflamm Res. 2021 Jun 24;14:2713-2721. 
  27. Kim G, Kim M, Park C, et al. Spermidine-induced recovery of human dermal structure and barrier function by skin microbiome. Commun Biol. 2021 Feb 19;4(1):231. 
  28. Ma L, Ni Y, Wang Z, et al. Spermidine improves gut barrier integrity and gut microbiota function in diet-induced obese mice. Gut Microbes. 2020 Nov 9;12(1):1-19. 

免責聲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診斷⋯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