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首選項已更新。如需臨時更改您的賬戶設置,前往
提示,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首選國家/地區或語言
> beauty2 heart-circle sports-fitness food-nutrition herbs-supplements pageview
點擊以閱讀我們的無障礙聲明
購物滿 HK$300.00 免運費
iHerb App
checkoutarrow
HK

調節神經系統的自然方法

4,504 閱覽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神經系統對身體的健康與運作至關重要——無論是在緊急情況下觸發戰鬥或逃跑反應,還是在度假時讓身體放鬆與修復,亦或是維系身體的日常基本功能。但是紊亂的神經系統可能會讓你感到壓力、焦慮和疲憊。請繼續深入閱讀,了解如何識別神經系統失調的跡象,並掌握如何通過自然方式修復並調節身體機能。

神經系統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神經系統是你的身體通信網絡,由大腦、脊髓和從大腦向全身傳遞信息的神經組成。通過神經系統傳遞的信息幾乎可以調節我們所做的一切,包括運動、思想、感覺以及我們對壓力情況的反應——以及我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做的事情,如呼吸、消化食物、愈合傷口和保持心臟跳動。

神經系統分爲兩部分:中樞神經系統(CNS)和周圍神經系統(PNS)。中樞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組成。它接收、處理和發送來自身體的所有感覺信息。周圍神經系統由除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所有神經部分組成。

周圍神經系統又分爲兩個主要部分:

  • 軀體神經系統(Somatic nervous system,SNS):“隨意”神經系統,控制我們自主進行的一切活動,包括移動我們的手臂、腿部和身體的其他部分。
  • 自主神經系統(ANS):“非隨意”神經系統,控制心率、瞳孔收縮、消化等無意識動作。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和腸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

你的交感神經系統因“戰鬥或逃跑”反應而廣爲人知。它通過加快心率、向肌肉輸送血液等方式,使你的身體做好行動和緊急情況的準備。

副交感神經系統

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恰恰相反,它在身體處於“休息和放鬆”模式時被啓動。在這一階段,身體會平靜下來,通過降低心率和血壓、減緩呼吸和幫助腸胃來保存能量。

腸神經系統

周神經系統還有一部分是腸神經系統,它位於你的腸道壁內,對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輸入做出反應。如果你曾在重要考試或公衆演講活動之前感到“胃裏翻江倒海”,那你就是感受到了腸神經系統在發揮作用。它負責胃腸功能,對排便和消化至關重要。

神經系統失調的跡象

當神經系統紊亂時,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之間會出現失衡。如果不加以妥善管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壓力源可能會導致神經系統紊亂。工作壓力過大、創傷性事件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荷爾蒙失衡、腦震蕩、身體或情感虐待,甚至某些如漂亮主義之類的人格特質等都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

當神經系統發生異常時,你的身體會通過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來發出警示信號。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症狀包括:

  • 情緒控制能力差
  • 頭部疼痛 
  • 疲勞
  • 執行功能障礙

長期的神經系統失調症狀包括慢性壓力、焦慮、消化不良和睡眠紊亂。

慢性壓力

壓力是導致神經系統失調的主要原因。壓力過大時,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啓動,使身體做好應對危險的準備。這包括加快心率、增加血壓、加快呼吸速度,以及釋放葡萄糖和脂肪儲備以向肌肉輸送能量。

在短期內,這些變化會讓你的身體做好“對抗”潛在威脅的準備。然而,當壓力持續存在時,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會保持活動狀態,這種持續的活動狀態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提升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其中包括心臟病、中風、精神疾病以及體重的增加。

焦慮

焦慮會受到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經遞質的影響,這些物質對調節情緒和應激反應至關重要。大腦中的杏仁核是主要負責處理恐懼等情緒的區域,它在焦慮障礙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焦慮患者在面對令人焦慮的情況時,杏仁核的活動往往會加強,這表明交感神經系統在恐懼的驅使下過度活躍。這種過度活躍的狀態會加劇焦慮和壓力的症狀。長期焦慮還會引發其他症狀,包括血壓高、肌肉疼痛、頭部疼痛、心臟病等。

消化不良

慢性壓力和神經系統的紊亂狀況可能會引發腸易激綜合症(IBS)以及消化不良等一系列消化系統問題。然而,神經系統紊亂的危害不僅限於消化健康方面,它還可能通過提升血壓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同時降低HDL(“好”膽固醇)的水平,長期如此會對整體新陳代謝功能造成不利影響。這些變化是代謝綜合徵的表現,它們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代謝病等疾病的風險。

睡眠困難

入睡過程和整體睡眠質量與自主神經系統有關。若你在夜晚遭受失眠之苦,這很可能是由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活躍所導致的。在正常情況下,睡眠會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然而,一旦身體出現失衡狀況,交感神經系統便會佔據主導地位,進而引發睡眠問題。

睡眠質量差可能導致或加劇包括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在內的許多疾病。如果老年人的睡眠長期被中斷,那麼他們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的風險可能會顯著增加。

如何調節神經系統

調節神經系統是保持整體健康和福祉的關鍵。繼續閱讀優效策略,幫助你管理壓力,促進自主神經系統(ANS)的平衡。

進行戶外活動

盡量每天花一些時間到戶外活動。研究顯示,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能控制血壓,並有助於調節自主神經系統的平衡。親近大自然的旅遊已被證明對自主神經系統有益。因此,下次你計劃度假時,選擇一個有豐富的自然風光的地方,以提升你的幸福感,幫助調節神經系統。

呼吸練習

呼吸練習也是一種效果良好的工具,可以幫助鎮靜神經系統和促進身心放鬆。一項研究發現,每天練習一次慢速呼吸,堅持三個月就能增加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減少交感神經的活動。另一項研究發現,只需進行一次五分鍾的呼吸練習,就能顯著減輕各年齡段人群的焦慮情緒。

在進行呼吸練習時,副交感神經系統會降低心率並釋放內啡肽,讓身體放鬆下來。如果能堅持定期練習,這種有意識的呼吸方式可以減少焦慮,甚至有益於心臟健康。盡管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一項新的任務似乎令人望而生畏,但每天只需有意識地進行五分鍾的呼吸練習,就能顯著提升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並對身心健康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有助於保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因爲它能提供有助於加強大腦功能的重要營養物質。例如,鮭魚和姜等食物中的Omega-3脂肪酸和多酚可以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含量,這對神經健康和認知功能大有裨益。這些營養素對大腦的修復和維護至關重要,能提升修復能力,加速從腦震蕩等損傷中的康復過程。

正念進食

正念進食是一種在進食時專注於我們的身心和食物的飲食方式。許多人在吃飯時會同時做其他事情,比如看電視、上網、玩遊戲或者進行其他分心的活動。而正念飲食則會把所有這些乾擾因素都去掉,專注於當下的時刻,珍惜用餐體驗。吃東西的速度要非常慢,而且不能分心。

總體而言,正念練習能夠啓動副交感神經系統,使身體放鬆並達到一種更加平和的狀態。將正念帶入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可以幫助腸胃,幫助神經系統的調節。

冥想

冥想是一種通過集中注意力來實現高度覺知和深度平靜的過程。尤其是正念冥想,它能通過減輕壓力和促進情緒穩定來調節神經系統。除了壓力管理,研究也顯示正念冥想練習對健康有多種好處,包括控制血壓、減輕對吸煙的渴望,以及緩解慢性疼痛和頭部疼痛等問題。

使用重力毯

如果你在晚上失眠或感到焦慮,使用重力毯可能會有所幫助。重力毯因能提供深層壓力刺激而備受歡迎。這種深層的壓力可以啓動副交感神經系統,從而釋放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內啡肽,幫助身體放鬆。

重力毯通過引發平靜和愉悅的感受,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此外,研究顯示重力毯可能有助於修復慢性疼痛、睡眠障礙、抑鬱、焦慮和雙相障礙,並可能促進褪黑素的釋放,從而提升整體睡眠質量。

補充劑

如果你在嘗試這些方法後仍然感到調節失調,或者希望在平衡神經系統方面獲得更多幫助,一些補充劑可能會有所助益。綠茶中的一種氨基酸——L-茶氨酸已被發現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和焦慮的症狀。衆所周知,南非醉茄這種草本可以穩定皮質醇(一種誘發壓力的荷爾蒙)的水平。在這篇文章中還可以找到自然療法所推薦的其他有助於幫助正念的補充劑。

在選購補劑時,要尋找經過第三方全度測試的品牌。在開始攝入任何新的營養補劑之前,請諮詢醫生或具備資質的專業人士,以確保安心性,且不會與正在服用的其他方劑發生相互作用。

要點

神經系統失調會加劇壓力、焦慮和疲勞感。好消息是,有多種自然方法可以幫助調節神經系統——包括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如增加戶外活動、健康飲食、使用重力毯;日常練習,如冥想和正念進食;以及有助於維持身心平衡的補充劑。將這些小竅門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減輕焦慮,促進身心健康。

參考資料:

  1. Thau, L., Reddy, V., & Singh, P. (2022). Anatom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2. Cologne, Germany: Institute for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Health Care (IQWiG); 2006-. In brief: How does the nervous system work? [Updated 2023 May 4]. 
  3. Licht, C. M., de Geus, E. J., & Penninx, B. W. (2013). Dysregulation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98(6), 2484–2493. 
  4. Chand SP, Marwaha R. Anxiety. [Updated 2023 Apr 24].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4 Jan-. 
  5. Cherpak C. E. (2019). Mindful Eating: A Review Of How The Stress-Digestion-Mindfulness Triad May Modulate And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And Digestive Function. Integrative medicine (Encinitas, Calif.), 18(4), 48–53.
  6. Oliver, M. D., Baldwin, D. R., & Datta, S. (20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nd autonomic health.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 J of ACH, 68(5), 550–556. 
  7.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Health and Medicine Division; Board on Health Sciences Policy; Forum on Neuroscience and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Posey Norris SM, Childers E, Bain L, editors. Exploring Sleep Disturbance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Proceedings of a Workshop.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23 Apr 13. 4, Sleep Disorders and Disruptio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8. Gladwell, V. F., Brown, D. K., Barton, J. L., Tarvainen, M. P., Kuoppa, P., Pretty, J., Suddaby, J. M., & Sandercock, G. R. (2012). The effects of views of nature on autonomic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12(9), 3379–3386. 
  9. Chang L. C.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based tourism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21(3), 159–162. 
  10. Pal, G. K., Velkumary, S., & Madanmohan (2004). Effect of short-term practice of breathing exercises on autonomic functions in normal human volunteers. The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120(2), 115–121.
  11. Magnon, V., Dutheil, F., & Vallet, G. T. (2021). Benefits from one session of deep and slow breathing on vagal tone and anxiety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Scientific reports, 11(1), 19267. 
  12. Gomez-Pinilla, F., & Gomez, A. G. (2011). 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factor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lasticity and injury recovery. PM & R : the journal of injury, fun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3(6 Suppl 1), S111–S116. 
  13. Nelson J. B. (2017). Mindful Eating: The Art of Presence While You Eat. Diabetes spectrum :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30(3), 171–174. 
  14. Yu, J., Yang, Z., Sun, S., Sun, K., Chen, W., Zhang, L., Xu, J., Xu, Q., Liu, Z., Ke, J., Zhang, L., & Zhu, Y. (2024). The effect of weighted blankets on sleep and related disorders: a brief review.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5, 1333015. 
  15. Baumgartner, J. N., Quintana, D., Leija, L., Schuster, N. M., Bruno, K. A., Castellanos, J. P., & Case, L. K. (2022). Widespread Pressure Delivered by a Weighted Blanket Reduces Chronic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journal of pain, 23(1), 156–174. 
  16. Meth, E. M. S., Brandão, L. E. M., van Egmond, L. T., Xue, P., Grip, A., Wu, J., Adan, A., Andersson, F., Pacheco, A. P., Uvnäs-Moberg, K., Cedernaes, J., & Benedict, C. (2023). A weighted blanket increases pre-sleep salivary concentrations of melatonin in young, healthy adults.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32(2), e13743. 
  17. Ekholm, B., Spulber, S., & Adler, M. (2020).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weighted chain blankets for insomnia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 JCSM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16(9), 1567–1577. 

免責聲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診斷⋯ 閱讀更多